一位女子与三岁孩子起冲突:该追问的是大人做错了什么

【百科】发布于2022-11-09 07:46:37 阅0

杭州地铁上,一女子和幼儿以及家长发生冲突的视频,引来了网上争论。我看了视频,觉得双方未必都有多大的错,但行为的确都有不合适的地方。

男孩上了地铁,要坐座位,跑到女子旁边,一屁股坐在女子大腿上,然后把女子挤开。奶奶并非不管教,拉孩子起来,孩子抗拒,过程中,手砸到了女子的胸。然后,女子生气,大声质问:你干嘛要摸我的胸,干嘛要撞我的胸。

公共场合,遇到孩子打搅到自己,侵犯了合理权益的时候,首先应向孩子的家长提出来。如果家长不讲道理,可以选择报警。在这次事情的具体场景下,老人并非不讲道理,而可能是真的控制不住孩子。

很多人会低估控制孩子的难度。

熊孩子的“熊”,很大程度上是生理性的。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的哭闹,是无法去劝服、压服的,这一点都能理解。其实,大一点的孩子,因为其大脑理性发育不成熟,很多时候,也是无法说服乃至压服的。他们的大脑缺乏理性,就像一个孩子不能举起100斤重的东西,都是生理性的。

其次,单纯从体力上控制一个孩子,也未必是那么容易的。视频中的小男孩,不管具体多少岁,从身高、体型来看,真要撒泼耍横,不是视频中的奶奶能控制得住的。大人对孩子当然有体力优势,但毕竟不能像对歹徒那样,压住、扭住等等,还要顾忌着不要伤到孩子,暴力不能过度,这样难度就会大很多。

所以,老人控制不住孩子,孩子要不断挤进来坐,并非一定是老人故意纵容。

如果我来给个建议的话,我会觉得,选择站起来走开,其实是更明智的选择。因为孩子非要挤进来坐,这不是一个故意的、侮辱性的、带来巨大损失的侵害,只是源于一个幼儿的不理智。避开,不是软弱,而是智慧。这不是一个法律建议,而是一个源于生活的忠告,一个低成本的解决办法。年轻女子的确选择了这个方法。

不过,她看到老人带着小孩坐到了她的位置上,就爆发了,她觉得自己受了委屈,然后,走过去,把孩子拉起来。

孩子要座位,有人让了座,孩子不闹了,对老人来说,这就是谢天谢地,平息事情了。不然,一边空着一个座位,一边不让孩子坐,老人既没有这个体力,也没有这个意愿继续折腾。对整个车厢的人来说,孩子不闹了事情也就结束了。

但老人的确做得不好,她们的确应该赔礼道歉,表示歉意,毫无表示,让女子觉得委屈。如果女子走过去说,你们应该向我道歉,表示谢意。我想她应该得到满足,但女子也崩溃了,选择了直接去攻击孩子。这也未必是多大的错,她的确情绪崩溃了。

面对女子重新开启冲突,直接言语恐吓,与孩子肢体接触,家长自然要维护,车厢里也有质疑女子的声音。女子的办法竟是把事情的性质转向性骚扰。

视频中,女子指着一个大人口中的三岁男孩大声呵斥:“有毛病,他一屁股就坐在我身上,还摸我的胸。跟我去派出所!”女子气势汹汹地呵斥,男孩害怕了,躲在奶奶身后。面对再次爆发、恐吓孩子的女子,奶奶也不可能退让了,说:“那么大声喊什么喊,吓到孩子了,他又不懂的,还只是个三岁的孩子!”

显然,孩子并没有存在摸胸的主观故意,事情不应该也不可能上升到性骚扰层面。某种程度上,这是一个成年女子,以不成熟的方式,去回应了一个三岁的孩子。

人处理问题,很多时候都是短逻辑链的。人处于舆论中,会不知不觉地吸纳舆论中的观点,遇到事情,就会把事情与自己脑子里的舆论观点去对照,然后选一个最接近的、最熟悉的观点。

“熊孩子”“性骚扰”这都是舆论中的热门词。网上流传着众多熊孩子遭到惩罚的视频:熊孩子刮花了高档车、熊孩子把辛辛苦苦搭起来的乐高玩具弄散了、熊孩子进了女厕所。这些视频热度都很高,留言几乎都是拍手称快,有很多人喜欢看,他们讨厌熊孩子。在流量导向下,“熊孩子新闻”就会变得多起来,已经是当下社会新闻的一个细分品类。这些新闻,放大了对孩子的厌恶,刺激了人的情绪,然后,以“3岁孩子性骚扰了我”的闹剧结束。小小的一则纠纷后,是整个网络舆论的戾气与偏见。

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
标签: 元宇宙头条

关于我们-华纳公司客服18988307616 » 一位女子与三岁孩子起冲突:该追问的是大人做错了什么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互联网分享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;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